视觉是人类驾驶汽车获取环境信息最主要的途径,对于自动驾驶汽车而言,摄像头取代了人类视觉,作为重要传感器承担汽车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来源。功能囊括监控汽车内外环境以及辅助驾驶员行驶。车载摄像头根据安装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前视觉、后视、环视、侧视以及仓内摄像头。2022年上半年,车载摄像头全球市场规模总计为65.5亿美元,其中前装摄像头约占77%,而后装摄像头占23%。数据显示,2023年车载摄像头全球市场将价值152亿美元,到2027年能够达到256亿美元。
本文围绕2023年全球车载摄像头市场趋势展望,重点分享了车载摄像头市场格局变化的核心因素、市场规模以及供应链、车载摄像头应用趋势。
车载摄像头市场格局变化的核心因素
1.政策法规:以中国大陆地区为例。2030年我们国家计划实现L2+以及L3级别以上的智能驾驶汽车新车的渗透率预计达到70%以上,L4计划接近20%左右。也就是说L2+以上的新车预计到2030年会实现新车90%以上的上路。到2035年,有规划实现L5级别完全自动驾驶汽车上路。
2.核心算法能力:ADAS算力算法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感知层的算法,一个是决策层的算法。感知层主要是物体检测、识别跟踪以及3D环境建模,运动估算。决策层主要是通过感知层算法结果形成一定的行为决策、动作决策等等,不同等级的自动驾驶对于算法的层面需求也是不尽相同的。L3级别的算法核心会偏向于感知层。对于L4级别以上的自动驾驶技术,更看重于感知层算法输入到决策层的判断的时效性,以及速率性,因此对于决策层的算法更为必要。
3.算法芯片的算力演进:统计了目前全球主要算法芯片厂商的方案,可以看到大部分的芯片厂商都对L4级别的芯片做了一定的规划。主流的Mobileye EyeQ Uitra芯片计划到2025年量产,芯片算力是现在主流EyeQ5的大概6-7倍以上。英伟达除了现在量产的OrinX以外,Thor芯片算力也会达到2000TOPs以上,也是现在的数倍。国内地平线、黑芝麻等等大家对于L4级别以上的SOC算法芯片都做了一定的规划。
4.智驾芯片的计算能力智能驾驶渗透率:智驾芯片的计算能力体现需要摄像头等相关硬件的支持和匹配,L1目前普通搭载1-2颗摄像头,到L4-L5基本上是10颗以上。因此,可以看到自动驾驶的渗透普及对于车载智能传感硬件特别是Camera,包括其他等等雷达都会有数量的提升,因此,整个市场的空间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
中国大陆地区汽车智能驾驶渗透率的趋势来看,2018年左右L2级别以上的新车渗透率只有13%左右,到今年预计会达到68%,到2028年这个数据预计会达到90%左右,也就是说自动驾驶对于车载摄像头产业链的规模会起到持续扩大的作用。
5.终端出货量:2023年上半年全球汽车出货量预计是3980万台,同比去年增长5.2%。过去一段时间困扰着汽车产能的芯片短缺问题在2023年一季度已经逐渐缓解,由于汽车市场已经非常成熟,未来两年内随着经济的复苏,汽车出货量将稳步增长。对中长期全球出货量的预测,2023年大概会在8300万台以上,相比去年有4.5%的增长。目前全球经济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特别是从消费电子可以看到,在高通胀情况下会导致汽车消费终端也会受到影响,在未来5年内会保持2%-5%的增长率。
从新能源汽车方面来看,根据统计及预测,2023年今年出货量预计会达到1530万辆,同比增长45%,渗透率将达到19%左右。2028年这个数据会超过50%,其中在新能源汽车中,纯电车型增速会最快,预计从今年13%增长到接近30%,插混会达到21%左右,2028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会超过50%。
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以及供应链
1.新能源汽车增长对车载摄像头的市场规模起到较大推动作用:车载摄像头的市场和终端销量是息息相关的。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的统计及预测,今年全球前装类的车载摄像头的市场需求大约会达到2.16亿颗,不含后装,预计2028年会超过6.5亿颗。新能源汽车增长率相比新能源包括燃油车总和的增长会更快一些,2024年预计会达到总需求的50%,2035会超过70%。因此,新能源汽车增长对车载摄像头的市场规模起到比较大的推动作用。
2.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推动了车载摄像头模组供应链的重组:2018年市场份额较高的厂商都是国际传统Tier 1等,比如博世、大陆、法雷奥,在2018年之前合计份额大约在60%左右。随着智能化的提升,包括国内新势力厂商逐渐的会有一些对软硬件的集成能力以及算法核心能力的提升,包括也会组建相关的技术团队。因此,现在会有越来越多的主机厂OEM对摄像头的直采有一定的要求,可能有一部分自动驾驶功能不需要找传统Tier 1来做,传统Tier 1摄像头的供应份额预计会下降到2028年的40%以下。
3.车载图像传感器预测: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在2.4亿颗左右,预计到2028年会增长到6亿颗左右,5年的平均增长大概在22%。
CIS图像传感器按照像素的出货趋势,从2022-2028年增长最快的是以5M以及8M+的像素为主,都是达到3000%以上的综合增长。这也是主要受制于现在汽车增长慢的影响,中低像素VGA的,像1.2M-2M在2-3年内会有增长,长期来看还是下滑的。目前来看1-2M的没有实现百分之百的渗透,两年以后预计随着渗透率达到90%以上,低阶像素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会呈现下滑,VGA基本上每年都是在下滑的。
不同传感器厂商的出货情况,2023年CIS市场占比,头部前三品牌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了约50%,其他厂商在目前摄像头升级、智能化的推进下也有一定的机会,国内的思特威、格科微等厂商也有机会进入该行业并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主要是优先以中低规的产品入局。
4.自动驾驶升级推动车载镜头量价齐升,高像素将成为趋势:车载镜头的市场也是跟随终端起量增长,预计2023年的出货量会在接近2.6亿颗。随着单颗镜头价值量的提升,预计2024年会迎来高规格镜头的增长期,到2025年后会大规模上量5M以上像素的高清镜头。
5M和8M+在2023年市场份额基本上是在13%左右,基本上还是以2M像素以内为主,长期来看高像素会持续替代低像素。厂商竞争格局方面,国内厂商凭借着技术创新以及成本优势逐渐取代日韩厂商。今年中国大陆的几家头部厂商舜宇等等他们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接近60%。
车载摄像头应用趋势分析
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的提高,ADAS摄像头,主要包含前视和侧视,份额会呈现长期的增长。但由于全景以及APA自动泊车功能没有实现百分之百的标配。未来两三年环视摄像头的份额还会呈现上升,到2024年以后渗透率逐步稳定,市场占比会开始下降,主要增长份额还是前视、侧视为主。
从不同新能源车企来看产品像素应用场景结构,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传统车企比亚迪以及吉利、长安、长城这些国产车企目前主要还是以环视、后视摄像头为主,前视较少。新势力车企、新能源车企搭载高规格的L2+自动驾驶的功能,对于前视和侧视摄像头的需求相对更高。前视摄像头的增长在传统车企方面也有一定的体现。
对于车载摄像头产品技术路线来看,目前还是以大批次为主的趋势变化。主要分为三块:Sensing、Vleving、In Cabin。Sensing类的目前还是以8M为主,2024年会量产12M,甚至15M、17M以上的产品。目前来说8M可以覆盖到L3-L4级别,对于车企来说不是特别有必要上3M以上的。即便近两年搭载也是为了后续的OTA升级,以及软件的更新。Vlewing类的主要是环视和后视这一块成像类的摄像头,主要是以人眼识别为主。因此,高像素升级趋势相比Sensing推进的会缓慢一些。In Cabin也是类似的趋势。
不同新能源车企对车载摄像头像素结构变化,蔚来、理想、吉利它们对于高像素摄像头的需求会比传统车企来的快一些,因为它们主要卖点是高阶自驾功能,还有一些高阶的智能座舱功能。2023年除了新势力以外,特斯拉、长安、长城、广汽等等,它们都会陆续推进5M+8M的摄像头产品落地。